- 读书简介
小说叫做《灵应宫的前世今生》是“庐江的林枫朗”的小说。内容精选:他们希望通过保护铜亭和碧霞元君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一方面,人们相信星象、法术等神秘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积极地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珍视的东西。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行为方式,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记,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第3章
指细嗅,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竟是朱砂混着鸡血。
这一发现让他大为震惊,原来早有人暗中作法。
在那个充满神秘信仰和封建迷信的时代,这种暗中作法的行为往往蕴含着各种复杂的目的,也许是有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铜亭,又或许是有着其他不可告人的阴谋。
三日后,流寇过境,就像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岱顶碧霞祠在这场灾难中化作了焦土,曾经的辉煌瞬间消失在熊熊大火之中。
而铜亭因为被提前移至遥参亭,得以幸免于难。
然而,那尊元君像的眼角,从此凝着两滴化不开的铜泪。
这两滴铜泪仿佛是元君对于这场灾难的悲痛与无奈的表达,也像是在诉说着这座铜亭所经历的磨难。
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崇祯十六年的明朝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的绝境。
农民起义军的势力不断壮大,关外的清军也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泰安城的百姓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信仰来寻求一丝安慰。
而铜亭的迁移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保护文物的行为,更是百姓们在动荡时期对于精神信仰的坚守。
他们希望通过保护铜亭和碧霞元君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一方面,人们相信星象、法术等神秘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积极地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珍视的东西。
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行为方式,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记,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第三章·顺治秘辛(顺治五年)顺治五年,清朝已经入主中原,整个社会处于改朝换代后的动荡与重建之中。
泰安城的灵应宫也不例外,这座古老的道观刚刚经历了朝代更迭的巨大冲击。
清军参领巴图鲁骑着马,马蹄在青石板上踏出清脆的声响,他的马鞭抽在青石板上火星四溅,伴随着一声威严的呵斥:“摄政王有令,铜亭迁往灵应宫镇邪!”
这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
在清朝初期,摄政王多尔衮掌握着实际的政权。
他的命令对于各地来说就如同圣旨一般,必须严格执行。
当时的社会弥漫着一种对新政权的敬畏和不安。
《灵应宫的前世今生(番外)+(全文)》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