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小说推荐> 时间的手指海子金肽频全局

>

时间的手指海子金肽频全局

曹庆国著

本文标签:

《时间的手指》是网络作者“曹庆国”创作的小说推荐,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海子金肽频,详情概述:这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曹庆国30年间创作的散文精华,其中多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襄阳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过。全书共分为六部分:一为故园沧桑思绵绵,系对家和亲人的回忆和思念;二为岁月匆匆惊回首,讲述成长中的难忘印记;三为穿行文字留余香,叙述自己的阅读故事和心路历程;四为诗与远方苦寻觅,系漫步天涯的足音和回响;五为思考生活悟哲理,表现红尘之中涵养静气、析事明理的豁达;六为乡情乡恋入梦来,抒发甜蜜而深沉的乡关之思,记述一次次远行与归来的愁绪与激动。...

来源:ygxcx   主角: 海子金肽频   更新: 2025-02-19 12:51:29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时间的手指》,是作者大大“曹庆国”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海子金肽频。小说精彩内容概述:我常常想起月光下的打谷场,忙完一天活落,人们三三俩俩地聚在一起,有一句无一句地聊起眼前远处、听说见闻,有点文化的把自己读书的内容讲给众人听,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我蹲在大人们身后,看着远处斑驳的树影,树影外逶迤的山脉,晃动在山峦上的朦胧的月光,突然就有了歌唱的愿望、表达的愿望。这种情绪的不断积淀,...

第2章

——我的散文写作
“荒凉的山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每当我读到海子的《四姐妹》,总不无伤感地想到自己对文字的眷恋与追寻,想到与文字的因缘和纠缠。海子这首诗既是写给他先后爱过的四个姑娘,又暗喻他对诗神火一样的向往和依恋,也道尽了读书人同文字之间的缕缕牵连……
人生是天上的朝霞,青春是海里的浪花,每一天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鼓舞着人展翅飞翔。脚步不能企及的地方,文字可以抵达。每当我翻开书本,文字总会为我铺就一条落英缤纷的路,直指山峦的尽头,抵达神奇的远方。穿行人海之余,夜静更深之时,抚摸这些读过的书籍,过往的场景和心绪便款款走来。无数个雨雪风霜组成的麦穗深深地低下头去,咀嚼着日子的酸甜苦辣,时间不经意间在这里那里留下自己的指纹。
我常常想起月光下的打谷场,忙完一天活落,人们三三俩俩地聚在一起,有一句无一句地聊起眼前远处、听说见闻,有点文化的把自己读书的内容讲给众人听,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我蹲在大人们身后,看着远处斑驳的树影,树影外逶迤的山脉,晃动在山峦上的朦胧的月光,突然就有了歌唱的愿望、表达的愿望。这种情绪的不断积淀,让我欣喜、激动,促使我爱上读书,到处借书读。读得多了,便拥有一个温暖而安心的怀抱。便想拿起笔,把乡场上的见闻,乡村风物的记忆,内心的波澜,记述下来;把自己的感受、思考,尽力写出来。
忽然有一天,对着镜子时,面孔不再年轻,半百之惊掠过心头。岁月蹉跎,匆匆忙忙,蓦然回首,窗外更深露重。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会乱方寸。众多的难事烦事缠绕,无奈之中不得不放弃。是阅读和文学使小小的我回过神来,找回热情和自信。我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发现一种肯定的力量,激励和追求的力量。
我的散文创作起步早而收成少,像一个歉收的农夫,多少有些汗颜。但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写,不曾停笔。陆陆续续在《长江文艺》《湖北日报》《神剑》《工人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国土资源报》《襄阳日报》《襄阳广播电视报》《三峡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70多篇。面对报样,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见到这些文字一次,便情不自禁感动一次,担忧的是有的报样已经泛黄,再不编辑成册,容易失落。重读这些文字,思绪如年轮似的飞转,当时的种种印象迸发出来,又沿着切线飞回去。无疑,这些文字,连同写作时的前前后后,以及收到报样时的惊喜,已经成为我文学苦旅的香甜记忆,在单调而粗糙的日子里每每泛起涟漪。
非常感谢为文章面世而付出汗水心血的各位编辑们,他们的重视,令一个文学爱好者没有自暴自弃;他们的接纳,让我沿着文学的小路,吃力地但却是钟情地走下去,冷嘲热讽在所不计,结果如何无暇顾及。每次发出一篇文章,像完成一次令人神往的远行,之后呢,是热切而漫长的期待。当看到文字出现在报刊上时,总是欣喜交加。尽管我与编辑之间素味平生,可在心里早如朋友,他们的重视和扶持,是我创作和追寻的动力。一直没有机会对多年关心我、帮助我、温暖我的编辑老师说声感谢,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由衷的谢意——你们的重视和扶持,把我的心房用文学的火焰恒久地照亮。
选入本书的散文,多数公开发表过(已在后记注明),部分是第一次发表。共分为六个板块:一是故园沧桑思绵绵,系对家和亲人的回忆、思念及感悟;二是岁月匆匆惊回首,讲述成长中的难忘印记;三是穿行文字留余香,叙述自己的阅读故事和心路历程;四是诗与远方苦寻觅,系漫步天涯的足音和回响;五是思考生活悟哲理,表现红尘之中涵养静气、析事明理的豁达;六是乡情乡恋入梦来,抒发甜蜜而深沉的乡关之思,记述一次次远行与归来的愁绪与激动。当然,这种分类是相对的,是为了编辑和阅读方便。六个部分既分门别类地叙述那些远去的岁月,又共同回望和贮存着一路跋涉中时间的指纹。无论对于文字还是对于生活,有时我意气风发、豪情壮志,有时又小心翼翼、疑虑重重;有的文字难免青涩、稚嫩,但它记录和反映了我旅程中的某一片断和点滴,那些遇见、欣喜、痛苦和沉思,那些奔跑和成长、坚持和承受,构成了我走向诗与远方的艰难足迹,因而敝帚自珍。
我的散文写作,既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等待”,也有“蓦然回首”的惊喜。这本散文集的一些篇章,曾被多家刊物、媒体转载,对促进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读者的人文修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春暖花开的旅程》,原载《湖北日报·东湖》(2007年2月2日),入选《初中生阅读世界》2014年(7);《珍藏与遗忘》,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清风文苑》(2008年4月9日),《思维与智慧》2008年第16期“卷首语”转载;《天涯孤旅读海子》,原载《工人日报》(2007年6月29日)“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收入《海子纪念文集·散文卷》,金肽频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两份遗言见高洁》,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读书学习“品味人生”》(2008年11月28日),被多家媒体转载。其中徐州市纪委、监察局《读文思廉》第81期转载后,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书记作出批示,“请市纪委转发我市市管领导干部遍阅,并在‘勤廉新沂’活动展开中学习、思考与践行。”新沂市纪委随即全文刊发,“希望全市干部认真学习、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上报市纪委,我们将在《新沂纪检监察》上择优刊登。”《谷城县纪检监察信息》第1期(2010年3月9日),同时转载了我在《中国纪检监察报·读书学习》上发表的《倾听文字绽开的轻响》《催人奋进的战斗号角》等8篇文章,并加编者按予以推介。这些收获,使我看到自己散文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也坚定了我在散文创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我珍爱触目所及的风景和生命,寂然走在甘甜和苦涩交织的文学之路上,感受像从攘攘喧嚣中逸出的落叶,在鲜花和野草丛中飘浮,在不断的前行和回望中摒杂去芜。故乡与友情、光明与爱,是我最亲近的词根,忘情的寻觅。故乡的每一个亲朋,每一挂屋檐,每一处菜畦田畴,每一缕夕阳和炊烟,都演绎成我勤于耕耘的净土、如诗如画的风景。
这是穿越一份没有尽头的等待,我不知道能否走得出去?“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人生必须奔赴永远的征召。”文字一路盛开着风景,有风景的地方温暖如春,我要用文字擦亮生命的旅程。
曹庆国
作于2021年1月17日
一、故园沧桑思绵绵
家是我永远也走不出的守候。这里留下我第一声啼哭,第一行脚印,母亲抱着我站在这里向我指点大千世界,我背着母亲亲手缝制的书包走向学校,开始读书明理的漫漫历程,读书学习为成长安上发动机。在筑水之滨,在粉水之畔,在汉水两岸,我把向往和憧憬写在山水间,用脚步丈量希望的地平线。家是我灵魂的胎衣和精神的伴娘,是我一次次出发和归来的坐标,是寒夜里的火炉,是炎夏里的荫凉。时间的手指不经意间留下深深的指纹,含辛茹苦的父母和饱尝磨难的大姐相继离世,家变得冷清而苍凉。我在一次次回望中写下这些凝重的文字,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并向老去的家、向远去的青春致敬。
春暖花开的旅程
春节悄然从日历中滑落,浮在异乡的人想家心切归心似箭。
对家天成直觉的向往,苏醒着游子们平日里近似麻术的神经,浓浓的乡情在氤氲中升起,柔美舒展迷漫,荡涤着风尘与喧哗,轻抚着疼痛与哀伤。是呀,离家已经一年,家已久违,父亲还一根接一根抽着劣质烟吗,母亲遇事是否还喜欢躲在一边擦眼泪,哥哥嫂嫂都好吗?
家是什么?家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家是生命的摇篮和成长的沃土,家是心灵中那一小块的温暖;家是天堂,家是无时不在的牵挂,家是终身的朋友,不离不弃。家珍藏着不可释怀的追忆,烙印着恒久的生命胎记。家是夜归时为你闪烁的那盏灯,是冬夜等待你的那盆火。
家是理解和宽容的代名词。它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是那样铭心刻骨;它的沧桑变迁、它的微笑眼泪,都牵动着你我的神经。这一年你过得不容易,有成功收获也有孤独酸楚,没人为你分担,也没人听你倾诉。有些可以说给父母听,有些则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人得学会独自承受。在外面你感到压力无时不在,难得松驰和自在,身不由已疲于奔波。只有在家里,你才觉得轻松愉快。想家不仅是一种亲情的召唤,更是对缺失岁月的及时救赎。
我们可以从一个城市漂向另一个城市,我们可以四海为家随遇而安,也可以痛苦地改变自己,但却无法割断对家最天然最情感的依恋。家是最后的根,最大的血脉。一近年关,同学老乡们便相约回家的时间和走法。而远在家里的父母,则掐着指头计算着归期,昏浊的目光老在门前的机耕路上张望,稍有响动就会习惯联想。父亲担忧儿子脆弱的家庭,母亲则牵挂女儿迟迟未定的婚事。人们把回家看着一年的结束,也看作新一年的开始。可见家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每个选择都不轻松,每条路都有人受伤害。那时,生病的身体会让我们生出一种渴望,渴望摆脱飘忽不定,走出游移不居,渴望同那些许久被淡忘的古老的恒久的深刻的事物亲近,将生命的根脉梳理清楚。无休止的跋涉不单使我们身心疲惫审美疲劳,还让我们深深的困惑和迷茫。对周围世界对自身变化的双重陌生时而尖锐疼痛。而回家就是回归自身,回归我们原有的纯真。海子曾形象描绘了芸芸众生关于家关于幸福的内涵,既简单又平凡,他写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朋友,尽管你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但有一个信念却不轻易改变,那就是回家——像安泰回归大地。我们一次次离家,正是为了一次次回家。只有时时回望家园,才能走得更远,才能飞得更高。
茶情·菜缘
我的家乡谷城的山区、丘陵间,素来盛产质地优良的青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父亲终身与茶为友,喝茶成为他毕生的爱好和快乐。
我是在茶香中长大的。记得小时候,一丢下饭碗,父亲就赶忙抓来一把青茶,放在细瓷杯子里,轻轻倒上半杯开水,把头道滗掉,再倒上满杯开水,淡淡的清香便扑鼻而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咂摸几口,等温度合适了端给我喝。不知不觉中我也爱上了青茶,父亲对此十分惬意,他自豪地对母亲说:“这才是我的儿子!”并自言自语:“有青茶作伴,心里就不会苦涩。”
舅舅因为心直口快被划成右派后,下放到薤山林场劳动改造。薤山海拔1099米,山上密林幽静,云缭雾绕;山腰茶园茂盛,茶树翠绿。薤山景色秀丽,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夏季平均气温摄氏22度,素有“南中国避暑山庄”之称。随着西方传教士和社会名流来此避暑,薤山的青茶也名闻遐迩。薤山的清新和粗犷,薤山人的朴实和善良,使远离红尘的舅舅不仅找到了栖身之地,而且在对薤山青茶的一见钟情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慰藉。谷雨一过,舅舅就风尘仆仆地给父亲送来刚出锅的新茶。父亲见到舅舅倍感欣慰,郎舅俩就着清苦年月里能端上桌的酒菜喝上几口。吃一口豆腐、豆芽,嘬一口酒,咂一口茶,沉重的心事伴随着茶香散去,他们又能用热情重新面对艰难的生活。
正直而善良的人们分外珍惜彼此之间的情义,在艰辛蹉跎中相互牵挂和鼓励,尽力地排解着生活的忧伤和苦闷。因为薤山的青茶,父亲对舅舅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共同的喜好给他们增添了新的生活乐趣。细心的舅舅每年还预备两斤夏茶头,装在破茶瓶里,隔层放一块炭,挂在敞亮透风处,腊月里给父亲送来。这样,即使在年尾岁首,我们也能喝上鲜嫩如初、色香味俱佳的青茶。
随着工作和家庭压力的增加,父亲的茶瘾越来越大。泡茶时茶叶越来越多,差不多快有半杯子。头三道既酽且浓,香中有涩,甜中有苦。父亲就要这个口感,说酽茶能润肺提神助消化。他一天要泡三杯茶,早中晚各一次。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58277

《时间的手指海子金肽频全局》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