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全集小说(李倓李亨)全文在线阅读_(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全集小说)精彩小说
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全集小说
小说介绍
热门小说《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李倓李亨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画凌烟”,喜欢军事历史文的网友闭眼入:说起来,王鉷还是杨慎矜的表侄,两人年龄相仿,从小玩泥巴长大,关系不可谓不好王鉷现在的侍御史职位,还是杨慎矜推荐的但杨慎矜却夺了王鉷的职田,还经常对王鉷直呼其名两个人接下了梁子韦坚案的直接原因是杨慎矜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但杨慎矜在李隆基面前却没有构陷太子,这让李林甫很不爽现在李林甫就交代下来了,要搞杨慎矜可是韦坚案发生后,李林甫的胃口太大了不仅要趁机搞杨慎矜,还要搞掉左相李适之,以及户...
第14章
《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作者画凌烟以其独特的文笔和鲜明的人物塑造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本穿越、历史、种田、小说已经连载到了第365章走玄武门,总字数超过75.4万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友评论
鱼生师傅小费1000贯,美女千贯牙人三千贯。作者知道贯是什么单位吗?普通人 一年都赚不到一贯,也就是一千文。
今年最后一次看你更新的章节了,太慢了,我选了几本完结版,等你哪天完结了我再来看,或许,再也不来看了,看吧,看了你两本书了,挺好的
但是对人物的塑造太敷衍了,好多反派都是无脑送的感觉
章节推荐
第104章 借汝人头一用!(第一更)
第105章 李隆基:杀得好!(第二更)
第106章 又赢麻了!(第三更)
第107章 本王有钱,难道不该任性吗!(第一更)
第108章 有钱人的操作,绛州买铜(第二更)
作品阅读
刘婉微微偏着小脑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她说道:“我似乎听懂了小郎君之意,小郎君是希望所有人的所有工序,都一模一样?”
“就是这样。”李倓说道,“总结两点,一是标准化,二是流水化。”
“什么叫标准化和流水化?”刘婉更加好奇。
“每一步都相同,相同的方法,相同的原料占比,这叫标准化,让所有人各自在自己的岗位,重复做一样的事,由专门的人将每一个环节在联合起来。”
说到这里,似乎还不够形象,李倓说道:“就像水流,水的流速一样,且不会断开。”
据说当年秦国就有流水线的雏形,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家陶瓷生产也采用了分工协作。
不过这种模式,只限于一小部分行业,并没有普及。
毕竟古代有严格的匠籍制度,以及行业保密制度。
兄妹二人连连点头,刘志赞叹道:“小郎君果然非同寻常,一言惊醒梦中人。”
“若是按照这套更加紧密的工序,一张纸成本能压缩到多少?”李倓看着刘婉。
说到这个,刘婉立刻说道:“我粗略计算了一番,一张纸的成本能够压缩到十文。”
一边的刘志倒吸了一口气,震惊地说道:“那岂不是二十文就可以买到一张纸了?”
这在这个时代是不敢想象的。
造纸工艺真正飞跃是在宋朝。
等大量的竹纸普及,以及一些造纸标准化工具的产生,才将纸张的产能全面提升起来。
这也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自黄巢在黄河边杀干净世家大族后,把持了古典帝国政治千年的世家门阀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后来赵匡胤为了快速解除内乱,开始启用文人治国,大量平民阶层因为识字读书,有了上升的机会。
于是读书,成了宋人全民追捧的事。
这就导致纸张需求暴涨,还带动了印刷技术的提升。
宋人就差搞出三年模拟五年赶考了。
但此时还是大唐,大唐的科举是一言难尽。
考生的名字是公开的。
这都不需要考生写“我的兵部侍郎爸爸”这种文章了,因为看名字就知道该录取谁。
张九龄那种寒门能登天子堂,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大唐,读书其实没啥前途。
市面上对纸张难道就没有需求吗?
当然不是!
盛唐早已不同于初唐,时代是发展的,识字不仅仅是读书人的必备,也是一些行业的必备。
例如刘志这个造纸的工匠,也读得一些字,例如那些做买卖的,肯定得识字。
盛唐的三大超级商圈,一是京畿关中,二是中原腹地汴州,三是三月烟花的扬州。
可技术的提升,和市场的需求,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相匹配的。
尤其是在信息封闭的古代,没有人去调查市场的需求到底有大多。
更不会有人在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之后,开始大规模生产。
即便是19世纪,人类的商业模式还是生产什么卖什么。
因为那一直是物资匮乏的时代,消费者没有自己的选择,市面上有什么就买什么。
直到20世纪,福特公司开始玩市场调研,按需生产,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每一张纸的成本在十文钱,那每一张纸卖二十文钱,我们也赚了很多。”刘志越说越来劲,“如果一天能卖出去一千张,一天岂不是能赚一万文?”
5000贯能在城北黄金地段买五万平的豪宅。
如果一天赚一万文,一年就赚3650贯,差不多一年半能买一个超级豪宅。
岂料李倓说道:“一天一千张少了。”
“少了?”
“少了!”
“那是多少?”
“一天至少卖一万张!”
“一天卖一万张!”刘志眨巴眨巴大眼睛看着李倓。
“没错,一万张!”
“那卖多少钱呢?”刘志又好奇地问道。
李倓说道:“卖多少钱是官府决定的,不是我们说的算,杜二郎卖50文钱一张,我们也卖这么多。”
唐朝可不是自由经济,无论东西市,还是坊内的商店,所有商品价格都得登记在册,按照官府统一制定来售卖。
太府寺下设有专门的市署、常平署、平准署,这些都是管理商业物价的。
另外京兆尹的仓曹司、长安和万年县的市令,以及户部的金部,层层管理。
所以大唐的纸很贵!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有多贵。
宋史有记载:大纸一百六十五张,计钱三十文足。褾褙青纸物料工食钱,共二百八十一文足: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六十六文足。
大纸基本上用来印书,每张0.18文,褾褙青纸每张7.3文。
而大唐的纸?
还是那个被抄出胡椒粉的宰相元载,他有一次请奏唐代宗,也就是现在的李俶,是这么说的:千钱购书一卷。
唐代一卷书大概16张纸,去掉一部分人工费用,刘志说杜二郎一张纸50文,正合大唐纸张价格。
大唐一家普通农民,一年的粮食守城大概是35石,按照天宝五载的粮价,全部兑换成钱,大概是4450文。
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能买九十一张纸!
所以,在唐代,普通百姓想读书,还处于做梦阶段。
想要把纸张的价格打下来?
这还需要牵涉到政治层面,不仅仅是商业行为,这是后话,急肯定急不来。
从昌明坊回去之后,李倓思来想去,如何做到一天卖一万张呢?
长安有这么大的需求吗?
还真有!
天宝五载,仅仅长安城的人口就已经百万。
如果加上京兆府其他县,人口接近两百万。
大唐的达官显贵们云集于此,西域、倭国、高丽的有钱人也在此居住。
大唐的权贵有钱到什么地步,是普通人根本没办法想象的。
钱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数字,顶级的享受,才是生活的意义。
纸更是达官显贵的必需品,也是朝廷、官府的必需品。
民间纸的产能跟不上。
现在由我这个不起眼的小郡王,好好地满足你们一把。
而且纸还只是切入口,李倓还想着把偏僻的昌明坊打造成一个百货俱全的商业中心,甚至堪比东市。
思来想去,李倓决定先杀熟!
没错,就从李俶入手。
小说《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