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后续+全文(佩奇刘星)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后续+全文(佩奇刘星)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后续+全文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后续+全文

柏永辉

本文标签: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中的人物佩奇刘星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小说推荐,“柏永辉”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内容概括:作者用解剖学教科书的理念,分别在人生规划大方向,资源配置,时间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场实战落地的五个角度,针对同一个“人生规划”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系统性交代,能帮助读者快速走出人生迷茫的盲区。全书主要阐述如何基于自身的情况,来快速定位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不同阶段位置,制定接下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然后逐步盘活自己的人生?...

来源:ygxcx   主角: 佩奇刘星   时间:2025-02-22 14:33:38

小说介绍

热门小说《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是作者“柏永辉”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佩奇刘星,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也许精准度会有所偏差,不同行业、不同学历、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起薪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基本在这个框架内。所以请结合自身情况和所在行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的成长路线,且这个成长路线具备统计学上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入行第一年的年收入是年薪5万元的话,在还没有到年薪5万~15万元阶段,...

第11章

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可以补救上一个阶段的主线任务?我自己应该在每一个阶段怎么做,才能够顺利通关达到下一个阶段呢?我自己顺利通关下一个阶段的依据是什么呢?
根据我多年咨询的个人经验总结,再结合这个“生命时钟”模型,我的建议如下:
●当你还没有踏入社会的时候,先试着夯实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别和专业知识过不去,因为只要你专业能力过关,你至少可以拿到高于同行平均薪资一半以上的收入。
●当你开始工作的时候,请快速积累工作经验值,在这个阶段,是将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转化成动手技能的经验积累期,一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提升起来,你就可以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当你开始进入和其他同事协作的阶段的时候,请认真积累和他人一起协作的合作能力,并成为他人的“神助攻”,为积累项目管理经验做准备,你才能开启下一个阶段。
●当你开始积累管理经验之后,要思考如何管理团队,通过优化流程的方式来提升利润,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你才能开启下一个阶段。
●当你被公司承认地位和价值的时候,你会进入开拓市场创造价值阶段,于是跨部门协作,和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统筹协调来创造出更大价值的业务沟通共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开始可以看懂市场变化,并且有能力进行价值转换的时候,你就进入如下的抉择方向,要么辞职创业,加速收入引擎的变现速度;要么搭建自己的被动收入管道,然后退居二线。
●当你什么都不用做的时候,因为前20年的工作回报,为自己建立了足够后半生的被动财富收益管道,以至于不用工作照样可以过上非常体面的退休生活。
以上就是不同阶段的参考修炼方式,大家可以自我对标一下:你自己目前在哪一个阶段?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在哪一个阶段?
还记得我在前一章节问过大家一个问题吗?如何找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衡量自身成长变化的参考对标工具,它可以像一把直尺一样帮我们精准衡量自己的成长进度条,不管外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和参考坐标位移,都不会影响自身的成长。
参考答案就是:你的收入变化规律。
以你入行第一年的薪水为单位刻度,往前推进1倍入行收入,2倍入行收入,3倍、5倍、10倍、20倍,甚至是100倍。你能比入行前的自己强多少倍,就是我们生涯规划的总方向,当然我们的收入也不太可能无止境增长,因为我们的工作年限是有限的。
于是我给大家总结了生涯规划中让人目瞪口呆的成长规律,也就是说,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基本存在如下的规律:
入行年收入在1~3倍的阶段,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入行年收入在3~9倍的阶段,是你的事业生涯规划;入行年收入在9~27倍的阶段,是你的创业生涯规划。
也许精准度会有所偏差,不同行业、不同学历、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起薪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基本在这个框架内。所以请结合自身情况和所在行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的成长路线,且这个成长路线具备统计学上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入行第一年的年收入是年薪5万元的话,在还没有到年薪5万~15万元阶段,认真磨炼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当你的年薪在15万~45万元阶段,请认真磨炼项目管理相关的管理层知识体系即可;当你的年薪在45万~135万元阶段的时候,你得开始往决策层的思维模式转变。
当然我给出来的普遍行业的理论模型,在现实世界中,某些行业的岗位可能永远过不了年薪50万元,也就是说:某些行业你再怎么努力,不可能超越入行年收入的10倍。同样有些岗位的晋升通道,永远不会给出3倍收入的差距。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带你一起工作的老师傅都没办法达到月收入1万元的话,你大概率可以切换行业了;同样如果你公司的老板月收入都是2万元的话,你大概率可以跳槽到别的公司。
当你开始意识到这个收入增长瓶颈问题之后就会发现,因为岗位薪酬设计和工作价值的关系,你大概率可能会被锁死在某一个范围内。如果你想要破局的话,唯一的方式就是重新学习可以承载3~10倍及以上收入的知识体系,或者切换到更高收益的行业跑道或公司。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想要从年薪5万元逐步修炼到年薪50万元,听话照做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
当你的收入乘以某个倍数,也许是10倍,也许是20倍或者30倍之后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岗位存在,但是身处当前岗位的你却能够为公司创造出不止这些收益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进入可以创业的状态了。
所以,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之后,你可以重新评估以下的思考范围:无论你在哪一个行业,你当前入行的第一年是5万元年薪的话,请问你工作多少年可以达到10万元年薪,15万元年薪,然后几年后20万元年薪,然后再是25万元年薪,什么时候50万元年薪,甚至是100万元年薪或者更多?
请问你自己家的书房中有多少行业相关的专业书籍是可以承载你的当前收入继续扩增3~10倍的?请问你身边同行有多少人是分布在这个级别的年收入范围的?你身边有哪些行业的朋友是高出你当前收入几倍的?请问你什么时候会离开当前的行业赛道?什么时候会进入新的行业赛道?你大概会在多少岁的时候退休?
当你开始思考以上问题,根据自身的现状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提高本人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让自己变得值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自己再来帮助其他人挣到钱,最后得到更多的拥护者,通过这一系列的修炼过程和不断修正方向,最终慢慢改变自身命运的规划,就是生涯规划。
2.3.4 调校“生命时钟”参数,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
每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都会遇到挫折,所以分阶段一步一步解决当下最重要的主线任务,到了下一个阶段,努力解决下一个阶段的主线任务,这样“分而治之”的修炼算法,才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策略。
基层员工的临界点会在30岁左右,因为没有花上5年以上的时间沉淀修炼自己行业的专业知识,无法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因此没办法月收入过万。
35岁,是一个有趣的年龄段,正好处于“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的中间阶段,很多人在35岁之后,收入是很难涨上去的。不少人只是嘴巴厉害,但是真给他年薪30万元以上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是打死也不敢去做的,因为能够获得这个段位收入的,基本上是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具备项目管理思维的工作经验,之所以能够在公司的项目中保证这个项目的利润,需要核算质量、成本、进度、风险、收益,以及时间等多方位因素,可这等硬功夫是通过实战得出来的,不是看书学会的,也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战斗力。
中层领导的临界点是40岁左右,虽然专业知识过关了,但是管理能力没有过关,还在和别人死杠,不愿意成就他人,不高兴承认下属超越自己,所以无法带领团队,收入大概率会被卡在30万元年薪以下。
高管的临界点是50岁,因为没有“五十而知天命”,躺在功劳簿上捏着资源不放,不愿意退位,还在和年轻人斗气竞争,因为没有接班人,最后耗死在体力不支又没有接班人交接,以及眼界和境界上,年薪会被卡在60万元左右。
无视自身能力的盲干,其实是非常可怕的。总有人老想着怎么一步到位直奔终点,而不想着一步一步来,逐步加码,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掌控边界。所以有时候你以为你还有机会,最终发现,你已经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了。
那么假设我们再用三段论,来分解每个阶段的十年规划的话,你马上就能更加精准地看懂一个人的人生变化规律了。任意阶段的十年都可以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门探索期,第二阶段是适应参与期,第三阶段是游刃有余的主导管理期。
所谓的“终身学习者”的痴迷学习其实是一种逃避真实世界的历练,而社会其实已经无形中制定好了各种规则,来一轮又一轮筛选你,并且暗中给你标记好了你的估价而你自己却不自知。就像你明明都快要准备冲刺高考了,可是你还用了整整三年光阴来复读初三的知识,然后希望能被清华、北大录取。
当我问一个人工作多少年,大概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就可以估摸出来这个人现在的能力阶段,以及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和发展瓶颈。而且这项精准的咨询诊断能力是通过无接触的邮件咨询,来精准推断出来的,咨询后给出的精准建议经常让来信者目瞪口呆。
怎么破解我就不再展开,因为我已经在前面的章节做了详细说明。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60015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