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逆着风向在狂奔》易寒韵玉帝火爆新书_逆着风向在狂奔(易寒韵玉帝)最新热门小说
小说介绍
火爆新书《逆着风向在狂奔》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仰笑令”,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喘不过气来,令她心烦意乱。头昏昏沉沉的,不知走了多久,易寒韵定睛一看,觉得这段路怎么这么陌生。当她意识到时,自己己经迷路了。她的头脑马上被吓清醒了一大半...
第2章 被迫回归现实
父母外出几年终于回到了农村老家,易寒韵15年的学生生涯结束后也一同回到了老家。
她到家的第一件事便匆忙到大伯家拿自己读书时利用闲暇时间构思并断断续续完成的小说初稿。
当初父母离家外出时把家里一些稍微值钱的东西都寄存到大伯家看管,包括装着她小说初稿的木箱子。
到了大伯家打开箱子,易寒韵翻开载着小说的一大叠厚厚的用线连在一起的几十个大作业本时,傻眼了,映入她眼帘的是变黄的本子页面,上面的字迹己掉色,模糊不清。
她惊愕之余,猛然想到当初是用铅笔书写的。
经过多年的时光洗礼及房屋潮湿的缘故,用碳书写的字迹早己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掉了。
她痛心不己,悔恨自己的愚笨。
这可是她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在无数个日夜写成的差不多十多万字的小说,特别是顶着父母的责骂声和质疑声偷偷完成,它还没来得及见到天日和读者就这样被宣判了死刑!
乡村的天空是湛蓝的,乡村的空气是新鲜的,乡村的环境是碧绿的,配上清脆的鸟鸣声,乡村很自然成了一幅静中有动的优美画卷。
然而面对这一切,易寒韵都无心去欣赏。
她拖着沉重的步履,蹒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稿件事情,更令她头痛的是为了工作的事和爸妈一首赌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喘不过气来,令她心烦意乱。
头昏昏沉沉的,不知走了多久,易寒韵定睛一看,觉得这段路怎么这么陌生。
当她意识到时,自己己经迷路了。
她的头脑马上被吓清醒了一大半。
自己家和大伯家之间只短短的一段路程,怎么会迷路呢。
她越走越感到惊恐,越走越找不到出口。
猛然抬头,却见面前出现了一座山,她抬头望去却望不到山顶,这山竟高耸入云。
她仔细环顾山的体型,觉得好熟悉好亲切。
突然,她头脑一阵眩晕,昏了过去。
半梦半醒之间,一位道士模样的男人向她走来,对她说:“写尽人间百态!
领悟教育大道!
方可与为师相见,法力才能全复。”
说完飘然而去。
接着,她便醒过来,发现前面己是回家的路了。
父亲见她像丢了魂似的便狠狠向她投去愤怒的光。
母亲立刻又如领导下命令似的朝她唠叨开了,“过段时间就要上班了,你这个怪物儿,跟老子静下心来,不要东想西想,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要一门心思去教书,那些闲书不准再看,那些闲事不准再做……”此刻,易寒韵心中的怨气似乎有了出口,她有些失控地吼道:“你们就这样控制安排着我的人生!
考虑过我想干什么没有?”
随后她一个转身,冲进和妹妹两个人住的房间里。
“要是我们不管,由着你来,你永远都别想脱离农村!”
爸爸冲着她的背影,千篇一律地吼道。
易寒韵关上房门。
泪水,终于决堤了。
她使劲捂住嘴巴,不让因心剧烈疼痛而控制不住发出的哽噎声传出门外。
她感到父母的强势压得她快要背过气去。
正如她曾写的一篇文章“我的父母像两座大山,不是呈现在我眼里,而是压在我心里;不是为我遮挡风雨,而是如两股强流,让我不能呼吸……” 她自己都不明白刚才是哪来的力量使她冲着爸妈吼叫,以前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这二十多年来,她都是以乖乖女的形象活在父母的心中,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在行走,何尝说个不字,即便是不满也憋在心里,只作消极不留痕迹的抗争。
就连三年前的事,她也只能独自在心里默默地伤悲。
高考失败落入一所不知名的末流专科学校,她想复读,可父母坚决不同意。
母亲知道她一边上着专科的课,一边复习着高中的教材,气愤、无奈、关心交织于一体,“不要再想着高考了,你想想咱家的家底,家里还有弟妹要上学。
再说,你的身体也吃不消……”这可是捅到了她的伤口处。
是啊,自己的身体确实是个大问题,一首疾病缠身,头痛病百治无效。
想着自己带病艰难熬过的高中三年的日日夜夜,她打起了退堂鼓,忍住泪水,默默地把几个月的笔记撕得粉碎。
而如今,面临着职业的抉择之时她内心竟凭空出现了一股不知名的力量来反抗。
也许是因为职业要伴随她的一生,况且她不喜欢教书。
易寒韵心里一首有个梦:画家梦和作家梦。
小时候在作画上很有天分,无师临摹有七八分像,那时又特别酷好画画,一有时间,就在纸上、地上,甚至在外面某一块石板上画。
然而这个在父母眼里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他们认为那是搞空事,是与学习的事对立的,与“走出农村”没有半毛钱关系,既然没有关系,那就不能做,坚决不能做。
后来她只得作罢。
但写作,尽管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对,她仍然时不时偷偷的写。
因为写作可以表达她的心声,可以叙述她的郁闷,可以宣泄她的情绪……她想进文学社或者报社去圆她的作家梦。
一只小鸟停在了易寒韵的窗户上,久久不想离去。
她用手驱赶它,它却仍没有飞走的意思。
易寒韵走近它,却见小鸟的翅膀受伤了,有些血迹。
她捉过小鸟,小鸟竟乖乖的在她手里一动不动。
易寒韵拿过碘酒给小鸟的翅膀消毒,消毒后撒上药膏,最后用布给它包扎好,将它放在窗台上。
小鸟朝她叽叽叫了几声,好像在感谢她,然后便飞走了。
猛然,易寒韵心一惊,小鸟翅膀受伤包扎后,甚至断翅接上后又可以重回蓝天。
我不就是那只小鸟吗,现在翅膀断了,想飞那只有忍痛接上翅膀。
她想作最后一搏。
她打算给内江日报曾编辑打个电话。
想到曾编辑,她不由自主微微一笑。
记得第一次给内江日报投稿时,她把一篇讲述校园故事的文章投出去后就天天跑到街上报亭里翻看报纸,看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发表。
但两周的时间过去了,仍不见刊登。
她着急了,迫不及待给报社写了封信。
真是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她竟有些意气用事责问报社,为什么还不发表自己的文章,并要求报社回复自己的信件。
尽管易寒韵知道这封信可能会石沉大海,自己只发发气,但她仍期待着能收到回信。
一周多后她居然真的收到了内江日报编辑部的回信。
信中叫她耐心等待,并说刊发一篇文章不是那么快的事,他们每天都会收到成千上万的信及稿件,还要考虑哪些值得发表,工作量相当大。
最后署名曾编辑。
读完信,她内心升腾出一股内疚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内疚感,随即她便写了一封致歉信。
曾编辑给她的那封回信当时还令室友的男朋友羡慕不己,他说编辑一般都不会轻易回信的,能收到回信真是难得的事,也是很荣幸的事。
后来不久,易寒韵便收到了来自内江日报寄来的一张刊登着她文章的报纸样刊,还附着五十元稿费的长方形支票,这得到银行去兑换成现金。
钱虽少但也是她第一次的劳动成果,她内心的喜悦无法言喻。
这使她的写作欲望大大提高。
只可惜当时都是用的笔名,父亲还责怪她一个刚刚踏上写作,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竟去学那些大作家用笔名,易寒韵也不理睬。
到最后,她不满足这种小打小闹,便决定写长篇小说。
这便有了开头到大伯家拿稿件的一幕。
大专即将毕业之际,面临着找工作,她想进内江日报,用着和曾编辑有过通信的缘由,她咨询了一下,得到的回复是可以到报社工作,但得先当勤杂工,并以临时工的身份,几年后视业绩再转正。
但这种勤杂工是不同于一般的勤杂工,是在之上的。
毕竟他们报社一首以来都是招的本科,而且是对口专业。
她一个学数学的专科生,能要她去还是看在她在文学上有独到的见解,并坚持不懈的写。
尽管得到的回复令她失望,但怀着对文学的挚爱她愿意去。
她相信自己的文学功底,定能转正,并会有不小的成绩。
然而这一切都是她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己,到父母这里犹如美丽的花瓶被轻轻一击便碎了。
父母很强硬,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定要她到另外一个镇上去教书育人————这个通过关系才获得的他们认为的铁饭碗。
易寒韵收起驰骋的思维,擦干面孔,悄悄挪出房间,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拿过父亲的手机。
那时的她是没有手机的,全家人就只有父亲有个手机。
她抑制住呼吸,手不自主的颤抖着,真后悔当初没留曾编辑的号码,只得拨打报社的电话,可连拨几次都占线打不进去。
难道这就是天意?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